天天快报!城市和电影互相构建
(资料图片)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 王珉
《外太空的莫扎特》在暑期档上线,是一部科幻喜剧包装的家庭教育片。一个原本会在未来成为天文学家的少年任小天被父亲任大望逼着学钢琴,为此父子每天剑拔弩张。某日,神秘外星人莫扎特变成黑白熊猫似的玩偶出现,从此,莫扎特帮助任小天一路开挂弹奏钢琴,取得父亲梦寐以求的成绩,但没有想到的是,莫扎特来到地球另有目的。
大家看电影,关注的多是剧情。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代际关系,却试图用奇幻叙事将它消解,将原本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也更加适合两代人共同欣赏。近来出现了不少同类作品,突出表现东方式家庭中的紧张气氛,借此来探讨中国式家庭教育的重重矛盾。其实,科学、艺术对于孩子的教育培养大有裨益,譬如“莫扎特效应”,就是让孩子通过听莫扎特音乐来增强空间推理和想象能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主题一点都不鲜见,电影中“我是你父亲,我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呀,孩子。”“你今天恨我,未来你会感谢我的。”也听起来很耳熟,最终落脚到小孩理解家长的爱也显得老套。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电影表现城市风景的这种趋势。这部电影中处处展现北京之美,德胜门、东便门、密云射电天文观测基地、中山公园音乐堂、大裤衩、国图音乐厅,无一不凸显首都风范和古城气韵的大气姿态。不仅如此,航拍北京的画面,无论天空、建筑群形成的天际线,星空下的长城,乃至局部的满地银杏落叶都诗意至极,如果把该片当作城市风光片也未尝不可。
旅游业兴盛后,城市也被越来越多地作为“品牌”来经营,越来越多地方也力图通过影视这一传播渠道进行城市形象宣传。一部故事发生在云南的电影,通过众多对云南地区独特的地域景观以及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边地人民生活环境及生产方式等人文景观的构建,塑造出一个边远的、神秘的、丰饶的空间。给外地人带来一些想象。还比如,有些公路电影中的“风景”符号的呈现,同时承载了文化含义,体现着岁月流变,因为风景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又以各种形式体现在电影中,并成为电影叙事中的一部分,参与故事情节的推动与发展。
不过也不稀奇。中国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的急速城市化进程与中国电影的迅速发展和产业化几乎是并进的。电影与城市达成空间和符号意义上的耦合,都说不清是“城市构建电影”还是“电影构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