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事通!“我就想为香港电影做点事”!可惜古天乐的眼泪救不了香港电影
《明日战记》扑街了。
扑得很惨。
(相关资料图)
古天乐也哭得很惨。
虽然古天乐后来澄清,他并非为了票房不佳而哭。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他为香港电影东奔西走。
为香港电影流泪,也无可指摘。
可惜,他的泪水也救不了颓势尽显的香港电影。
一、救不了的票房
为了宣传《明日战记》,古天乐是真的不遗余力。
又是上直播间。
又是蹭金像奖的舞台为自己的新作造势:
“我一定会搞定《明日战纪》。”
“我一定会做好香港电影。”
可惜,他没搞定《明日战记》。
也没做好香港电影。
《明日战记》的票房有多惨烈?
上映第一天被沈腾新作《独行月球》压着打。
成绩甚至不如流量小生王俊凯的《断·桥》。
好不容易凭着古校长的名气有所反弹。
立马被新上映的《新神榜:杨戬》压下去。
按照古天乐自己的预期。
《明日战记》的理想票房应该在15至20亿之间。
但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上映16天,票房才堪堪突破4亿大关。
豆瓣评分6.4。
远未达到预期。
甚至零头都不到。
《明日战记》真的耗尽了古天乐的心血。
十年磨一剑。
4.5亿巨额投资。
足足1700个特效镜头。
这串数字背后,尽数藏着他的努力与期待。
对他而言,《明日战记》不是一个冷冰冰的赚钱机器。
而是背负着香港电影未来的扛鼎之作。
二、破不了的迷局
于观众,香港影坛只是娱乐之地。
于古天乐,香港影坛是他人生道路的转折,也是他的救赎。
当演员前,古天乐是名副其实的小混混。
因为太重义气喜提一年银手铐。
然后兄弟背叛,老婆变大嫂。
彼时的古天乐只有18岁,却切身体会到“人心善变”的深刻内涵。
父母花白的头发,命运未知的前途。
这一切都在提醒着那个冲动的少年,自己到底有多么失败。
正当古天乐正在为生计发愁时。
星探的电话打来了。
曾经也有星探朝他抛出过橄榄枝。
只不过都被他以“工作不稳定”为由拒绝了。
可此时,踏进娱乐圈成了他的出路。
或许最初,这是迫于生计的勉强选择。
但最后,却成为他一生割舍不掉的牵挂。
早期的香港影坛确实风头无两。
由李小龙掀起港片辉煌的序幕。
先是动作武打。
后是搞笑喜剧。
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最辉煌的时候,一年产出三四百部电影,销量遍及整个亚洲。
张国荣火到韩国,一个广告带动商品交易额翻300倍。
曾经的东方好莱坞,也是华语电影的重镇。
对于黄金年代的香港影坛,无论用怎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过分。
而古天乐,就是乘着这股东风直上云霄,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入行第一年,凭借出色的长相名声鹊起。
入行第二年,一部《神雕侠侣》成就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史上最年轻的TVB视帝”
这称号背后,是他几乎拼上性命的努力。
从前途未卜的小混混,到光鲜亮丽的TVB视帝。
是香港的影视行业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古天乐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我是一个演员,我的任务就是拍好作品。”
一年七八部影片,几乎全年无休。
每部作品都全力以赴,哪怕只是个配角。
苦心人天不负,他的努力全被别人看在眼里。
在一档电台节目中,张国荣曾被问:
“你会选谁当你的接班人?”
张国荣毫不犹豫的回答:
“电影方面,那个人叫古天乐。”
正如张国荣所料。
抓着港片黄金时代的尾巴。
古天乐确实混出了一番名堂。
可惜,古天乐之后,香港影坛便日薄西山,再不复往日辉煌。
1992年,香港电影迎来了巅峰时期。
周星驰“无厘头式喜剧”,接棒“冷面笑匠”许冠文的衣钵。
公司主营:电脑特效。
公司投资人:古天乐。
公司成立9年后,《明日战记》正式上映。
十年磨一剑。
《明日战记》的特效确实没得说。
炫酷的机甲。
扑面而来的末日感。
拳拳到肉的打戏。
古天乐圆梦了。
也梦碎了。
《明日战记》的票房大家也都看到了。
被古天乐寄予拯救香港影坛厚望的影片。
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扑了街。
正如悄无声息衰败的香港影坛。
《明日战纪》的票房救不回来。
香港影坛也救不回来。
所以这位为香港影坛奋斗半生的男人,不禁潸然泪下。
但他会放弃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部《明日战纪》扑了。
那就拍下一部。
下一部扑了,还有难度更大,特效更加炫目的《天梯》。
也有人就古天乐这么孜孜不倦,费力不讨好地往科幻电影里投钱,发出过疑问。
而得到的回答是:
“我要做中国人自己的电影。”
“我就是要做那些我们从没做到过的事。”
或许是困兽之斗,但总要斗上一斗。
为香港电影续上最后一口气。
这一年,香港电影创下票房新高。
这一年,香港电影的内忧外患也开始显现。
1993年,一部名叫《侏罗纪公园》的影片在香港拿到6000万票房。
自从香港电影进入黄金时期,港片一度在本土呈垄断之势。
鲜少有外来电影占据如此庞大的票房数。
新颖的题材,炫目的特效。
《侏罗纪公园》的横空出世,于观众而言,是审美疲劳下吹来一股新鲜的风。
于香港影界而言,则是血腥屠杀前的号角。
而虎视眈眈持刀者,名叫“电脑CG大片”。
只是,当时无人在意。
《侏罗纪公园》上映同年,港片继续稳定发挥。
《霸王别姬》《青蛇》《唐伯虎点秋香》...
正当所有电影人对来年的丰收翘首以盼时。
危险一步步逼近了。
1998年,《泰坦尼克号》登陆中国市场,疯狂收割票房。
这一年,香港本土电影票房数422万,只有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
千禧年后,电脑CG大片成为主流。
《阿凡达》《复仇者联盟》...
与此同时,韩国电影也来势汹汹。
这时的香港影界在干什么?
大家都想趁着最后的黄金时期捞一笔金。
于是盗版横行。
粗制滥造的电影层出不穷。
头部电影明星,诸如刘德华、成龙之类。
眼看港片日益衰落,着急忙慌为自己找下家。
先是去了好莱坞客串。
然后跑来内地刷脸。
成龙的《神话》,周润发的《让子弹飞》。
周星驰的《美人鱼》,徐克的《龙门飞甲》。
优秀的演员和导演从不缺市场。
被抛弃的,只有香港电影。
2003年,行业受到冲击最大的是电影业。
从曾经一年四五百部电影的产量,锐减到一年只有54部。
紧接着,张国荣、梅艳芳接连离世,其他演员纷纷出走。
种种这些,无不宣告着同一个事实:港片的黄金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
当然也有人想力挽狂澜。
跟好莱坞拼科技,没钱。
跟韩国电影比情感,比不过。
动画赛道,又被日本电影虐一脸。
香港电影业当然不是只有成龙、周润发这些不愁市场的演员。
他们自然能找到退路,抽身就走。
但那些靠电影谋生的基层人员,以及无名无姓的配角们。
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个可以预见的糟糕未来,妄自嗟叹。
于是,古天乐出现了。
三、战斗,直到最后一滴眼泪
古天乐曾说:
“我就是想为香港电影做点事。”
君子重信,一诺千金。
为了这句话,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但是,古天乐起初并非大家所看好的影坛最佳接班人选。
2011年的金像奖颁奖典礼上。
周润发对谢霆锋动情的说:
“以后三十年香港电影就靠你了。”
年少成名,顶着谢贤之子的光环长大。
少年得志,首个80后年轻影帝。
彼时,古天乐虽然也算功成名就。
但大多集中在电视领域,电影领域并未有所建树。
别说影帝,甚至极少拿到金像奖最佳男主提名。
一个修电脑的工人,凭一己之力,又毁掉了香港影坛另一位被寄予厚的年轻人。
随后,谢霆锋转行当了厨子。
青黄不接,后继无人,内忧外患。
香港影坛走入了绝境。
时代的灰尘落到个人身上就成了一座山。
随着香港电影一起衰落的,还有数以万计的普通员工。
他们有的是场记,有的是编剧,有的是配角演员。
无论身份怎样不同,他们的结局却出奇地一致。
香港的配角演员真的很惨。
一边是少得可怜的工资。
一边是香港影界严苛的生态环境。
别说赚钱了,他不往里贴钱都算好了。
如果不是古天乐一把年纪还出来拍烂片。
不知有多少影坛从业人员就此失业,无家可归。
“古天乐是香港影坛最后一块遮羞布。”
这句话属实不假。
古天乐深知,用拍烂片的方式,维持香港影坛生态的正常运转,全然治标不治本,只是困兽之斗。
他也想过另辟蹊径。
于是,《明日战纪》诞生了。
一个人可以为梦想坚持多少年?
古天乐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十年。
自从好莱坞电脑CG大片传入香港,港片被打的溃不成军。
搞好自己的CG大片,就成了古天乐毕生的梦想。
2011年,古天乐在采访中被问到:
“有没有什么想演的角色?”
他眼睛一亮,回答道:“《钢铁侠》。”
随即又十分失落的补充了一句:
“但是我们拍不出来。”
这次采访2年后,“天下第一one cool”公司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