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要闻:业内人、资深编剧解析:年代剧要靠“共情密码”打中受众标靶
本文转自:生活报
《我们的日子》《情满九道弯》央视开播 还有十余部待播 同龄人看着亲切 年轻人“隔代”也追
(资料图)
业内人、资深编剧解析:年代剧要靠“共情密码”打中受众标靶
《情满九道弯》
《我们的日子》
生活报记者 吴海鸥 王雪莹
最近,央视热播剧《我们的日子》《情满九道弯》又打翻了不少观众心中“怀旧”的坛子。接下来,还将有《多大点事儿》《人生·路遥》《大江大河3》《父辈的旗帜》《梦中的那片海》等10余部年代剧亮相荧屏。记者发现,相较架空的古偶、玄幻,脱离实际的都市题材,如今讲述上一辈故事的年代剧愈发吃香,甚至引发了“隔代追剧”的现象。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黑龙江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系主任荀瑶、有着《面具》《县委大院》等代表作的编剧王小枪都认为,年代剧的真实、贴近生活最吸粉。毕竟老百姓的日子没那么多大风大浪和主角光环,看多了浮夸的滤镜和剧情,年代剧朴素的质感就显得格外难得。
中老年看“回忆” 年轻人看“质感”
能“共情”是打中 受众标靶重要一环
从《人世间》到《风吹半夏》,近两年的口碑爆款似乎都绕不开年代大剧,这也让《我们的日子》《情满九道弯》开播之初就备受关注。算上“待播赛道”的10余部作品,不由得让观众感叹:“年代剧要迎来井喷?”在黑大广播电视编导系主任荀瑶看来,一个大IP火了之后,相应题材的跟进属必然趋势,尤其年代剧这种类型,会在一些历史节点集中露出。而且现在观众的口味提升,最能打动他们的就是作品中的细腻情感。年代剧比较富有生活气息,会用琐碎的“一地鸡毛”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娓娓道来。
在追剧大军中,中老年观众看的是回忆,是剧情里的烟火气,“90后”和“00后”看的是父辈的生活。荀瑶表示,年代剧确实俘获了一大批年轻观众,早在国产剧《父母爱情》、韩剧《请回答,1988》热播时,就曾成功调制出“让年代变年轻”的配方。“我们总是误以为偶像剧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其实他们对影视作品质感和背后历史沉重感的诉求,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年代剧对个人、家族、集体甚至时代的关注,都非常引起年轻观众的共情,这一点也成为打中受众标靶重要一环。”
招待所、桑塔纳、二八大杠自行车 是“氛围生成法”
怀旧复古布景能拉高情感浓度
看多了年代剧,观众们还总结出一套这种题材的“氛围生成大法”。首先是道具,常见的如绿皮火车、招待所、溜冰场、游戏厅、音像店,搭配二八大杠自行车、收音机、军大衣、大哥大、桑塔纳车等。剧中涉及的音乐也必须走怀旧风,像《沸腾人生》中的背景音乐《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风吹半夏》中的背景音乐《喀秋莎》《大约在冬季》《我想有个家》,都营造出满满的氛围感。此外,年代剧的人物人生往往是某一类人的缩影,如《我们的日子》是工厂职工、《情满九道弯》是返城知青、《人世间》是北方普通民众、《狮子山下的故事》是香港市民。
采访中,荀瑶表示亲切且真实、平凡又沧桑的怀旧复古布景,是年代剧独特的美学,不仅好看还能拉高年代剧的“情感浓度”。“近些年播出的年代剧,在服化道和场景布置上都做得非常扎实,这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受众‘观奇’的需求。另外这些老场景和老物件也能在戏外引发热议,大家会讨论这个搪瓷缸子是不是我们小时候用的,那个烧煤的炉子跟爸爸小时候一样吗,进而增加了作品的热度,也让更多年轻人青睐有加。”记者了解到,《人世间》中“周秉昆”在床上连蹬腿带蹦跳穿棉裤的戏码,就曾让不少观众拍手叫绝。他那句“妈,你给我织一条毛裤呗,我姐这个太紧”的台词一出,更是将以前“一件衣服兄弟姐妹轮着穿”的生活常态复现在观众面前。
“让年代变年轻”≠人物偶像化
爱情成主线的年代剧 易变“四不像”
但不是所有的年代剧,观众都买账。比如,已经播出一半的《我们的日子》,评分高开低走,甚至最近还被“骂”上了热搜。有网友表示,前14集感觉编剧要跟观众讲述80年代初,一个厂子、两代人、三个家庭中家长里短的生活。有网友表示:“后面的剧情,编剧更倾向于讲述年轻一辈的情感故事,还加了太多狗血内容,难道是伤痛文学看多了?”也有很多网友表示,让他们弃剧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剧中“大雪花”的出现,“把那么灵气的小雪花给演没了,越看越来气!”对此,荀瑶认为,《我们的日子》口碑波动的原因在于剧中人物共情能力减少了,“角色的成长轨迹超出了观众预期,而且找不到人物转变的核心事件,显得很唐突。”
记者看到,韩东君、热依扎主演,讲述1979年几个北京知青返城故事的《情满九道弯》,开播后也是褒贬参半,不看好的观众吐槽它是“披着年代外衣的偶像剧”。在荀瑶看来,多数观众不满意的点在于剧中人物太过精致的打扮不符合年代特质,有些失真。此外,年代剧集合了多种复杂情感和人物命运,不单只有爱情这条线,如果一直围绕谈情说爱展开,是支撑不起核心骨架的。“不过剧刚开播不久,口碑究竟如何还要往后看。”
荀瑶表示,年代剧通常以一个家庭故事为典型,以点带面,折射一个群体甚至一代人的样貌,比如《人世间》中集合了上山下乡、高考恢复、知青返城、国企改革、经商热潮、棚区改建等元素,让观众“在大历史过着小日子,在小日子里感受着大历史”。但现在很多年代剧出现了偏差,缺少了故事本该有的质感,把爱情戏肤浅化、人物偶像化。“创作者或许想迎合年轻观众,但也需要明白的是,爱情、偶像这些元素其他类型剧也有,大可不必在年代剧里找。年代剧一旦想多条线一并吞,很容易变得四不像。”
年代剧将持续“发力”
时间线向当下靠拢 演员找准别跳戏
谈及年代剧的前景,荀瑶认为无论未来这一类型是大红大紫还是不温不火,都会长期存在。“个人认为,年代剧下一个时期的发力点应该将时间线向当下多靠拢。目前看,大部分剧都是扎根改革开放前后,上溯到建国初期,一般都在21世纪初迎来大结局。其实这个截止的时间点可以向现实多靠近一些,这样观众的感受也能更加真实。”其次,年代剧想要向年轻观众靠拢,就要继续保持共情力,打造出让年轻受众共情的人物。第三,找准演员,“年代剧选角逐渐年轻化是趋势,但所选演员不能过于时尚不符合年代特质,让大家一秒出戏有跳脱的感受。”
此外,荀瑶和编剧王小枪一致认为,年代剧想要话题经久不衰、长期“出圈”,还是要内容为王。王小枪表示,从故事内容到制作再到表演,一定走精品路线,“只要故事好看、制作精良、表演用情至深,任何题材和类型都会受到观众的追捧,并且真正好的作品也不一定会分年龄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