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压神剧看透职场,魔鬼制度太讥讽?网友:做梦都想给我老板看看
继东方青苍一角爆火之后,王鹤棣又来一个漫画感拉满的角色:
(资料图)
造型就漫里漫气的,1:1复刻经典漫画天然呆造型。
包括头上那根呆毛。
除了角色,场景也是极尽浮夸之道。
都市剧一贯的极奢中产风,它直接升级成promax版本,所谓“单间”长这样:
跟你租的单间完全两个概念
什么剧?
名字就透出了二次元内味儿——《今日宜加油》(下称《加油》)。
这部情景喜剧改编自韩漫IP《高斯电子公司》,职场主题,每集只有短短二十几分钟。
就因为这股子二次元画风,刚开播时劝退了不少人。
不过飘一口气刷了二十几集,发现这品相乍看浮夸,但又跟以往悬浮的都市剧不太一样。
它更像是为社畜量身打造的一出下饭喜剧。
辛辣,但也很对苦哈哈的职场人的胃口。
《加油》讲的是高发集团企划三部的故事。
这里既无勾心斗角,也不平庸沉闷,尽是抓马的琐碎日常。
企划三部的主要业务是设计产品。
诸如可以实现8个屏幕同时使用的“奏折手机”;
或是能自动生成和播报睡眠报告的智能办公椅。
乍看很贴心,可惜不适用于办公室,尤其是摸鱼的时候。
不信你看。
哪天不小心碰上领导突然视察工作,哪怕你装得再忙,这办公椅立马就能戳穿你。
-我这改了一早上文件……
-“睡眠时间3小时45分钟,睡眠测评100分”
想出如此奇葩的产品,不难预见企划三部的成员都是些什么骨骼清奇的人才了。
首先是部门俩领导,堪称企划三部的卧龙凤雏。
部长鱼其渺(谐音鱼七秒),一个常常布置完紧急任务,但自己转身即忘的龟毛上司。
英文字母都认不全,但愣是因为“中文好”坐上部门老大这把交椅。
拍领导马屁时口若悬河,舌绽莲花,原来学好中文在职场这么有用,大家不妨做个笔记学一学(bushi):
像董事长您这样
超然物外、乐善好施、宅心仁厚的企业家
在今天的社会太少了
您的做法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总监姚斯文,则一点不斯文。就是那种动不动就催人,时不时还甩锅的暴躁上司。
他俩手下的员工,每个人格的漫画味也很浓。
组长1号吉娃娃,职场老油条,摆烂混日子的中年职场人。
连曾经的下属都一路晋升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他依然日常躺平摸鱼。
刚上任的副组长李天然则刚好相反,每天上班打满鸡血。
但因为先天缺乏眼力见,入职五年还当不上组长,堪称职场黑洞。
他梦寐以求的组长2号一职,被广告部空降过来的范思思担任。
不过这姐可不想做职场女强人,只是盼着成为每天高效率完成工作后,到点准时打卡回家的当代打工人罢了。
唯一跟国产剧女强人配置最接近的,是管财务的吴科长。
人前的她总是冷脸,不怒自威……事实却是因为整容太频繁导致做不出表情。
你看人吴科长
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
当然,根据八大经典喜剧角色,还得安排一个天真善良的富二代。
企划三部也有——李天然的实习生徒弟,白马帅。
一个不想回家继承三百亿家产,宁愿到别的企业从实习生做起的富二代。
也是一个钞能力满级,一带就起飞的天然呆。
出差买不到机票,他一通电话就搞定,还给免费升了舱。
李天然坑他请喝奶茶,结果他请了全公司。(我怎么就没有这种同事)
除此之外,企划三部还有一种很新的打工人。
一直默默做事,却总被当成透明人的打工人之神,吴名氏。
部门分礼物“多”出来的那一份,没人想起来是他的。
甚至下班后,还被同事误锁在办公室。
而作为观众,笑着笑着,你又能发现内里包裹着小人物的心酸内核。
因为这种被放大的小丑式省钱大法背后,理由无他,只是为了未来的生活。
这部剧乍看虽浮,但它沉下来的基调,实则是温情。
因它对于每个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有一种难得的关怀。
这种关怀,既包括细致的观察,也开启了一个颇具人情味的职场视角。
就像高得分在快餐店留宿无意被李天然撞见后,俩人顺理成章成了室友。
这样带温度的反转,在剧里比比皆是。
比如像组长吉娃娃这类聚餐时常遇到的典型“鸽王”。
在同事们看来,不管聚餐还是看球,他的“马上到”最后都会变成“下次一定”。
甚至连一起同行出差,他也说鸽就鸽。
但《加油》给你掰开一个有普通家庭的职场人无意爽约的背后,有很多琐碎却现实的理由。
比如小孩生病、家人加班,抑或只是担心给家里徒增了一笔开销。
所以,在专注展现残酷职场环境的国剧市场里,这部剧也算提供了一条思路——职场人的所虑和所想,同样重要。
这样抓马的职场让人心生向往,我想关键就在于,它不是帮打工人喊个口号就走,而是实实在在地,说出了我们的不易。
它替怀揣梦想、踌躇满志,但又被步步紧逼的奋斗者辩护:
我既想努力,但又不想自己的人生只剩努力
如果用较真的现实眼光去看,这些漫画式设定基本上都还离地三尺。
但放在喜剧里,一切就合理了。
情景喜剧的一大看点就在于,把日常的人事物属性夸大为一种极具讽刺意味的喜剧效果。
《加油》的讽刺重心,在于职场中的层级压迫。
例如团建,表面上好像平平无奇,可里头的讲究多着呢。
就拿集团副董组织的一场马拉松比赛来说,深谙职场潜规则的大多数,都视之为在领导面前刷脸的好机会。
哪怕腿脚受伤,拄着拐杖也要亲自上阵。
领导突然蹲下系鞋带,把众人吓得急刹车,瞬间变成了原地跑、后退跑的大型秀场。
总之,比赛规则不是“跑第一”,而是“保持在领导后面”。
快到终点时,哪怕(毫无眼力见的)你最先到达,终点线也会(很有眼力见地)越过你,主动向领导迎过去。
这跑的还是马拉松吗?
不,跑的是人情世故。
每个集团都有这样一条常见的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难得有机会赴领导的私约,哪怕你的彩虹屁还没吹完,领导也可能突然掉头就走。
因为领导也难得有机会,赴更大的领导私约。
讽刺是真讽刺,好笑也是真好笑。
《加油》里的夸张笑点最后还是指向了现实,因而再浮夸,也不会让人出戏。
所以,让悬浮感落地的,还得是现实主题。
虽然是漫改IP,但经过本土化改造后,反倒更契合国内的职场习惯和共鸣点。
我还是头回见到职场剧里的打工人下班后除了健身,还有养纸片人的。
从床上摆着的周边抱枕,到乙女游戏爱好者的小忧虑,都借范思思这个角色展现出来。
姐妹,你是不是也想起了手机里那几个野男人?
一方面,它是上班摸鱼下班放松的消遣。
可当被发现,又不免难为情。
“你真的觉得很正常?我也觉得这明明就是很健康的爱好嘛”。
作为深度宅女代表,当被同事过度关心时,范思思还当了回打工人嘴替,说出了当下多少丧系打工人的心声。
我懒惰,但不需要被鞭策
我社恐,也不需要被温暖
我落后,更不需要被提携
下班后只想享受些“肤浅的快乐”,我懂。
这位编剧是懂打工人的。
剧里随处可见编剧埋下的职场专属暗号,等着屏幕前的观众去对。
比如职场社交潜规则里,那些极其微妙的边界尺度。
上班闲聊可以,下班唠嗑不行;
网购拼单可以,但逛街不行;
下班聚餐可以,但占用周末不行。
理由是,你愿意忍受早起打扮塞车流汗,千里迢迢去见一个每天都要见的同事吗?
-同事不配。
所以,不理解周末同事不回信息的同学,现在懂了吧?对方是觉得你不配
如果说以往国产剧的精英们让大多数普通人难以代入,那在《加油》里,你总能从那些个“在演我”的角色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有一集,就是以打工人心照不宣的周一综合症为主题。
它直接把“病症”细化给你看。
首先周日晚上,就先伴有“起床倒计时”焦虑失眠症。
周一当天开车上班的,往往容易有暴躁症。
以及间歇性加班过敏症、开会嗜睡症和健忘症。
本以为,像这样会来事、充满干劲的员工,生活条件也会相应提升。
却没想到,他竟是全剧最省最抠门的人。
吃饭基本靠蹭。
在月租一千三的单间里,一张棺材板大小的床就给了他“顶天立地的安全感”。
起初他的经历虽悲惨,但好笑。
被无良房东轰出来后,驮着行李恰巧被同事撞见。
但他又实在碍不下面子,只好瞎编自己在过一种极简主义生活。
后又贪便宜遇到无良中介,被骗去跟一条看仓库的狗合租。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满意的室友吧,结果发现对方是自己的同事,只好再次开始一番胡诌表演,最后带着失落离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