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科幻,我们可以谈论什么 世界快看点
(资料图片)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刘兰慧
近日,《流浪地球2》热映之际,《流浪地球》同样出现在购票行列。相关报道称,中影发行和万达电影联合发起预约放映,在3月19日进行“中国电影筑梦科幻”《流浪地球》系列电影连映。伴随着央视剧版《三体》、电影《流浪地球2》的接连上映,科幻相关话题热度持续升温。2023年在中国科幻影视发展的时间尺度上,注定是被郑重标记的一年。
截至3月16日,《流浪地球2》上映54天,票房破40亿元,暂居影史票房排行榜第10位。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以46.88亿元的票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第5位,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作为中国原创科幻大IP的科幻小说《三体》,在经历2009年至今的版权漂流之后,其蕴藏的巨大商机正逐渐被开发:Netflix正打造英文版《三体》,国内央视剧版《三体》以及B站、三体宇宙和艺画开天联合出品的动画版《三体》也已上映。科幻系列影视正破壳而出,通过逼真特效和纵深表达展现出中国语境下的“硬核科幻浪漫”。
科幻何以频频“出圈”?
中国科幻的诞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便如柴米油盐般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科幻小说无疑是一种最能表现科学技术对人类影响的文学类型。1902年,梁启超在自己主办的杂志《新小说》中,开设一个名为“哲理科学小说”的全新专栏,旨在引进西方科幻小说。1949年以后,在工业化热潮的背景之下,科幻小说的创作又迎来一个高潮,出现了郑文光、童恩正、肖建亨、叶至善、刘兴诗等一批科幻作家。1990年以后,科幻小说再次迎来新的生机,不仅专门出版科幻小说的刊物增多,还形成了以王晋康、韩松、何夕、刘慈欣为代表的“新生代”科幻作家群体。进入21世纪,5G、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的信息流逐步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制造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蝶变,刘慈欣、郝景芳相继获得雨果奖,新的科幻正照进现实。
科幻IP改编并非皆是坦途。科幻文学蓬勃发展,影视改编亦如火如荼。在中国影视行业恢复元气之际,科幻再一次以蓬勃的朝气与原力让人充满希望。当前,在我国工业技术、航天工程发展的时代语境之下,绝大部分影视作品以太空、宇宙为主要科幻题材,从题材上弥补了国产科幻的不足。尽管当前科幻影视产品整体反响不错,但科幻影视改编仍道阻且长。报告《大数据看科幻电影发展趋势》显示,全球票房TOP20科幻电影共由8家公司出品,其中博伟包揽8部大片,并且已经形成完整的IP体系,呈系列化发展。而目前国内并没有稳定产出科幻电影的制片公司,连续出品能力不足,缺乏IP系列化开发。不仅如此,科幻影视作品除故事外,更多看特效,投资成本直接影响了科幻电影的效果。诸多叫座的科幻影视作品大多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其中《美国队长3》投资达18.1亿人民币、《侏罗纪世界》17.4亿人民币。仅在投资级别方面,5-6倍的成本差距已是中国科幻影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科幻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寓现实于“未来”。18世纪“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曾在作品中畅想过潜艇和火箭,当时天马行空的想象早已成为现实。如今,从《星际迷航》中的食物复制机、《第五元素》中的智能系统,到《少数派报告》中的立体交通,再到《超体》中的信息操控,这些科幻作品都表达了人类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未来世界究竟会是怎样一番样貌?各式各样亮眼的酷炫科技充斥于科幻作品之中,昭示着人们对未来生活图景的构想从未停止。不可否认,科幻正赋予着文化新的生长方式,中国科幻也在经历漫漫长夜后逐步迎来希望的曙光。
标签: